编辑:眉山房产时间:2019-06-15 19:03点击数:
科技企业拿地已不是新鲜事,京东、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在全国土地交易市场频频崭露头角,引起业内关注。据京东2019年一季报显示,京东在全国运营着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建筑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
京东、华为、小米拿地版图
京东6月3日拿下的地块编号为2019WT034,由三块工业用地组成,占地面积约37.6万平方米,出让年限40年,要求产业类型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竞拍要求,项目自投产之年起,每年产值不低于280亿元。此外,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0亿元,投资强度不低于15000元/㎡。项目投产第二个完整年度起,每年财政贡献不少于25亿元(如分期建设,一期投产后第二个完整年度起,每年财政贡献不少于4500元/㎡)。
京东2019年一季报显示,京东在全国运营着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建筑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
除京东外,华为、小米也频现土地交易市场。
2019年1月15日上午,华为“一口气”在松山湖拿下四宗工业用地。合计占地32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以来,华为凭大股东的身份,以东莞绿苑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通过招拍挂市场,已在东莞松山湖拿下24宗地块,华为东莞版图不断扩大。从华为在松山湖拿下的二十多宗地块的土地性质来看,10宗限价住宅用地、8宗工业用地、5宗科研用地、1宗仓储用地,为华为继续在东莞深度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至今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的版图面积逾160万平方米。
2019年5月21日,小米科技以2亿元的价格竞拍下南京建邺区的一幅地块,单位地价3357元/平方米,规划用地总面积为62712.76平方米,实际出让面积为59569.99平方米,土地用途为科教用地。
2018年11月5日,小米和华润置地以26.57亿元的底价摘得北京昌平区沙河镇一宗公建混合住宅用地,总用地规模4.68万平方米,总建筑规划面积13.72万平方米,成交楼面地价为19356元/平方米。2018年8月30日,小米竞得武汉光谷中心城区域的P(2018)073地块。该地块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一路以南、光谷五路以西,土地面积约为2.8万余平方米,将用于建设小米武汉总部大楼。
科技企业拿地仍以自用为主
事实上,几大科技企业拿地后仍以自身企业发展需要为主,但其规模却不得不让人瞩目。
2014年,京东在东莞麻涌投资20亿,建成全球电商领域唯一的机器人自动分拣中心。
2009年,京东开始正式在全国购买仓储用地,拿下江苏宿迁、上海嘉定两地共计约37万平方米的土地;2010年,京东买下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土地,计划建造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2013年,京东与重庆市签约,投资约20亿元在巴南区建设集物资集散、仓储加工、城市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2014年,京东与广东揭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同年,京东还计划总投资70亿元在武汉新洲阳逻开发区建立华中物流基地,规划用地约85万平方米。2015-2016年,京东则布局了海南与合肥双凤开发区,项目占地共计约61万平方米,分别为京东(海南)运营中心项目以及安徽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
2017年,京东便加快布局物流产业步伐。3月起,京东布局肇庆、济南和南昌,项目占地共计超过82万平方米;4月,京东在广东汕头投资2亿元建造“互联网+产业园”模式的新型产业园区,占地6.66万平方米;5月,京东在西安计划投资205亿元,建设全球物流供应链总部和全球无人系统生产基地;8月,京东再次布局北京,以38.5亿元竞得北京经开区商业地,建面为26万平方米。
京东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30个城市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以建设自有仓储设施。截至2018年底,京东累积花去了142亿元来获得土地使用权、建设仓储设施和购买相关设备。据楼市资本论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8月,京东已在全国拥有土地9285亩,估值千亿。
从土地性质来看,除少部分是住宅用地外,小米、华为、京东拿下的地多为非住宅用地,其中包括工业工地、商业用地和科教用地等,满足其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而至于该类企业是否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否认了该说法,她表示,从目前的拿地状况来看,是企业基于业务出发的经营行为,并不是真正进入了房地产开发领域。
专家:科技企业拿地未来可能进一步强化
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此类科技企业的拿地情况看,说明很多企业这两年科技产业发展不错,无论是从自用还是出租,亦或是通过此类土地形成产业集群等,实际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当前对于此类企业来说,跨界拿地也成为土地交易市场中的一个相对显眼的现象。
从趋势上看,未来会有进一步强化的可能,尤其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对于此类科技企业拿地或会有更强的优惠政策导向,这也是此类企业后续需要积极关注的机会点。
专家认为,房地产业务未来发展过程中,和科技的创新合作会强化。不排除未来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方面形成发展,这都会使得科技企业会积极涉足,进而在拿地方面也有所侧重。
郭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第一这些企业拿地是基于自身业务领域发展的需要,不管是科研还是物流,都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第二是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随着企业的扩大,团队人员的增加,也需要更多的场所去容纳不同业务团队的需要。此前大多可能是采用租赁办公用地的方式,随着企业资金实力逐渐雄厚,那么自己购置土地去做产业园区、总部或者科研中心,这种方式,从长远来看,能达到控制运营成本,同时实现资本收益增加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