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旅游饭 村民收入增长10倍
复兴村是一处古老而美丽的村落,其可考证的历史文化时间超2200年,土地面积3000公顷,森林面积288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超96%。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复兴村被人称为“世外桃源”,藏于深山人不识。
“复兴村从深山走向世界,始于洪雅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发展。”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尹成静介绍,复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2012年,复兴村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进行村道、民房升级,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早些时候,村民对‘旅游’的概念还很模糊。受制于交通,游客不多,村里的农家乐也零零散散。”尹成静介绍,洪雅县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旅游的决策是一如既往的,对发展旅游越来越重视、态度越来越坚定,这也让村里发展旅游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在随后的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部分村民开始将自住房改建为农家乐、民宿,甚至有村民自掏腰包去外地学习取经。村里对自然生态保护进一步强化的同时,相关部门还指导帮助复兴村,对村里独具特色的青羌文化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并与时俱进挖掘消费点。
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最早一批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告别了传统农耕生活,当起了老板,尝到了甜头。一些对发展旅游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理念开始转变,逐渐加入到开办农家乐、民宿的大军。
截至目前,复兴村共有65家农家乐,许多村民另辟蹊径,干起了烧烤、土特产售卖,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旅游行业。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悄然间发生了转变,“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成为当下当地村民的真实写照,村民的收入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2007年,复兴村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2022年,复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0元。复兴村依靠旅游人均纯收入增长超10倍。
业态丰富
村里留下远方客
“来游玩避暑的游客很多,刚开业就连续满房。”7月底,复兴村村民王成祥刚刚将自家的自住房改建为农家乐,甚至连名字都没想好,其8间客房就已经满员了,这让他对自己的改建决定颇为满意。
近几年,随着洪雅旅游业的发展,村里游客逐渐多了起来。王成祥在村“两委”的倡导下,今年投入10万余元,将自家的房子进行改建。作出改建农家乐的决定,除了当地政府的倡导,很重要的一点是他非常看好村里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业态。
以前,村里来的游客多是骑友,目的仅限于探险、寻奇,来一趟就走,在村里住宿基本不超过一晚,长期住宿的少之又少。王成祥说,这几年村里为了把游客留下来做了很多事情,现在游客白天可以在溪水边耍水,也可以在高山有机老川茶茶园游玩,晚上还可以在广场看村里的青羌文化表演,跟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在篝火晚会上狂欢。好耍的项目多了,不仅成功留住了客人,还让很多游客成了回头客。
“洪雅提出‘文旅强县’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这也让村里吃‘文旅饭’‘生态饭’的村民心里更有底了。”尹成静说,“文旅强县”战略的明确,让村民们彻底放下了顾虑,去探索更多可以留住客人的方法。探索中,当地政府和村民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指引,在“文化+旅游”中探寻致富之路,基于青羌文化的特色文旅产业进一步延伸,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羌风楚韵”系列人文旅游文化项目。
“2020年,我们成立了归属村集体经济的文化公司,进行复兴耍锣鼓、复兴青羌舞蹈等青羌文化的演出,以此来吸引游客,增加村民的收入。”尹成静介绍,文化公司成员全部由本地村民组成,村民们在经营农家乐、民宿的同时,家庭成员还可以通过表演获取报酬。
交通改善
古村借“路”成新宠
交通,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当下以舒适为主导的出行模式下,交通变得尤为重要。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复兴村因为交通不便让许多游客“望村兴叹”。
“以前来复兴村,比去趟成都还远。光是路程就要花费半天时间,到了村里,人已经精疲力尽,哪有心思玩哦。”王艳霞为洪雅城区居民,回想起2019年去复兴村的情景,颇为无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交通便捷多了。”王艳霞补充道。
随着乐雅高速和遂洪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洪雅进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2021年,洪雅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建成通车,串联起柳江古镇、七里坪热门景点。今年4月,瓦屋山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洪雅城区至瓦屋山场镇行车时间缩短至45分钟,成都到瓦屋山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到村里了,方便得很。”现在,王艳霞有空就会带着孩子来复兴村避暑乘凉。8月初,成都游客刘玮杰和来自台湾的朋友一行4人来到复兴村游玩,便捷的交通和不一样的民俗风情,给了他们良好的旅游体验。在他的强烈推荐下,4拨客人近30人接连从成都驱车前往复兴村游玩。
交通的改善让复兴村与外界的连接更为顺畅,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让复兴村成了旅游市场的新宠。“这个暑期,复兴村周末每日接待游客超2000人。”尹成静表示,下一步,将借着交通的“便车”,在硬件、软件上再做文章、再提升,让复兴村在新时代走向更大的市场,被更多的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