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瓦屋山举办首届国际观鸟大赛,国内外的31支专业观鸟队180余人齐聚瓦屋山,仅仅三天时间,记录鸟类品种188种,其中新记录到鸟类品种11种。“瓦屋山是鸦雀之乡,已看到超过5种的鸦雀,还有很多动植物资源。这边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棒!”参赛者林钊在瓦屋山拍到大概70种鸟类。
据了解,瓦屋山鸟类种群丰富,是世界著名的观鸟基地、中国大陆重点鸟区、四川十大观鸟胜地之一。据统计,目前瓦屋山分布野生鸟类18目62科170属309种,物种数占四川省鸟类的41%。
每年3-4月,是青神县萤火虫最活跃的时期。今年的“观萤季”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观萤”的方式同步进行,线上峰值时吸引了1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线下景点游客数量突破25万人次。
眉山是“华西雨屏”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主要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划定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四川省划定的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美丽眉山建设,持续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守牢底线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
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不只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需“后天加持”的体系保障。
我市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内容纳入全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先后编制印发《眉山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责任分工方案》《眉山市渔业生态环境及鱼类资源保护行动计划(2016—2030)》《眉山市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性文件,让保护、修复、监督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环节有据可依,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落地落实。
同时,严守生态红线,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严格的保护。在全省最早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全市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大类共36个环境管控单元。强化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优化功能分区,强化管理水平,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人为活动,稳妥推进核心保护区内居民、耕地等有序退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目前,根据眉山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我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707.49平方公里,占眉山市国土面积的9.91%;现有法定自然保护地14个,面积939.8平方公里,占眉山市国土面积的13.16%。“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碑”落户眉山。
高效监测
多重保护行动初见成效
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外来物种调查、野生动物调查等,是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推动保护的重要一环。眉山具体怎么做?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申小军介绍,2023年,我市依托四川大学团队,完成10个监测点位原生功能群种和指示生物类群监测;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团队,完成黑龙滩水库3个监测点位水生生物、水质参数和水生境监测;完成岷江、青衣江干流及一级支流、水生生物保护区布局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采样点37个;完成15个点位枯水期和丰水期环境DNA监测采样。并对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科学评价。大熊猫国家公园投入400万元,完成瓦屋山区域数字林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一期)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可达区域监控覆盖、在线传输。青神县建立“智能+人工”双重监测保护体系,构建“全域样地—GIS卫星样地—10KM+5KM网格样地—随机样地”四位一体的萤火虫调研监测网络。
行动不止步,以青神县、彭山区为例——今年3月20日,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与乐山市有关部门在岷江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交界水域两岸开展联合执法。此次行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6人、执法车辆4辆,巡查里程20余千米,未发现违规垂钓、涉渔“三无船只”、电毒网等现象。
4月10日,彭山区江口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联合街道环保办、综治中心、各村禁渔负责人和江口街道派出所组成联合巡查工作组,对岷江流域开展全覆盖禁渔联合执法巡查。巡查过程中,发现违规钓鱼者5人,执法人员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当场没收鱼竿,并向他们宣传禁渔期的相关规定。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绿盾”“渔政亮剑”“十年禁渔”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行动。其中,生态环境联合交通运输、水利等多部门,连续7年坚持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不断升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监测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青神县生物多样性族谱又添新成员,新发现的两种苔藓,刷新了四川凤尾藓新纪录;仁寿县黑龙滩水质持续向好,“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与我们翩然相见;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出圈”,鲈鲤、山溪鲵等一度消失的“水中精灵”重新回到人们视线。
全民行动
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
近年来,我市利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森林日、植树节、爱鸟周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一月一主题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生态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神萤火虫狂欢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系列活动,通过电视、新媒体、平面传媒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矩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市深入挖掘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拓宽“两山”转化途径。洪雅县投资2000万元新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熊猫博物馆,青神县与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共同成立“守望萤火”西南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中心,仁寿县依托“川西第一海”黑龙滩丰富的生态资源,设立仁寿县生物多样性宣教基地。生态+经济蓬勃发展,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平台。
生物多样,才有生态之美!经过持续不断的保护,眉山生物多样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调查统计,全市生物种类为3115种,包括陆生野生动物479种,其中,大熊猫、羚牛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猕猴、小熊猫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陆生植物2267种,其中,红豆杉、珙桐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桫椤、鹅掌楸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水生生物369种,其中,鲶鱼、黄颡鱼等经济性鱼类20余种,长吻鮠、齐口裂腹鱼等珍稀类鱼类10余种;大鲵、中华胭脂鱼等保护动物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