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全会聚焦眉山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对提速成眉同城、推进城乡融合、建设美丽眉山作出部署,指出到2027年,均衡协调绿色发展实现新提升,成眉同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增强发展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为何要聚焦这三个方面?眉山有何优势、接下来有何行动?
提速成眉同城化发展
紧邻成都是眉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
近年来,眉山立足和放大这一独特位势,坚定“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在推进产业体系、城市功能、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成效可以从现场反映——位于岷东新区的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A区在建的5栋主体建筑中,4栋建筑已完成基础施工,B区也全面开启建设;成眉市域铁路S5线正在加紧建设,盾构机不断在地下掘进……加快建设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二期项目、天眉乐高速等。
“推动成眉同城化,眉山不断以交通项目破题,为两地同城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邹成双表示,将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努力构建“11高8轨21快”综合交通路网,实施内联外畅交通网络提升工程,加快打通成眉“断头路”,提升人、货、经济、文化等“流通效率”。同时,依托眉山国际铁路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公铁运输结构,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加快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车辆新能源进程,提升成眉动车公交化水平。
除了在交通上不断实现互联互通,服务上也逐步“跨城通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以来,《成德眉资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事项清单》发布,“同城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较去年增加109.5%。“将再接再厉,会同21个同城专项合作组,紧盯《2024年成眉同城发展重大项目事项清单》中明确的110个重点事项、33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市城乡融合发展局党组书记杨程说。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得很美丽,适合来休闲度假。”今年端午假期,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青神县青竹街道新光村稻香里度假,不时点赞。曾经,这个与县城距离仅1公里的村子,还是一个游客稀少的传统乡村。乘着城乡融合发展之势,新光村打通了乡村与城区之间的壁垒,焕发出活力,当地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城乡融合是眉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发展既能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巨大投资和消费潜能,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动的主要抓手。全会明确,要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持续推进“优城、美乡、强产”等重点工作,更好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如何做?杨程心中已有计划。“将加快东坡彭山同城发展。立足‘成眉同城新支点、产业赋能新中枢、诗书眉山新湖城’定位,加快工人文化宫等9个在建项目建设,推动运动主题酒店、滑板(轮滑)中心等6个新的产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统筹做好太和南路西段、太悦路东段等建设前期工作。”
“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胡徐说,将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推进“东坡步道·大家之路”三期和四期、滨江大道过街通道“三大标志性项目”建设,着力将“东坡步道·大家之路”塑造成为独具眉山特色的城市更新品牌;同时,突出体系化推进,谋划实施新一轮城市更新计划。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严明宇表示,除了要推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五美乡村”外,还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确保年服务2万亩以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5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200个。
全面加强美丽眉山建设
晴天,站在城区高楼极目远眺,贡嘎雪山、四姑娘山、西岭雪山尽收眼底,清晰可见,川西的雪山与眉山城区同框。
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护绿、增绿、活绿、用绿”四篇文章,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更“优质”。眉山已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绿色生态是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眉山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使命任务,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美丽眉山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智勇说,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优化排污许可、实施差异化管控、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厚植生态绿色本底四个方面上下功夫,助推新型工业化,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市林业局局长骆仕明表示,要扩绿增空间,强力推进科学绿化、国家储备林项目和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做实森林防灭火工作,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25%以上,厚植生态本底。还要兴绿促转化,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抢抓“以竹代塑”机遇,推动“森林四库”联动,着力加快传统林业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林业新兴产业,切实推动全市林业新质生产力高效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