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项目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来,丹棱县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紧扣群众需求、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推动文化院坝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有力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小小文化院坝也成为当地破解乡村文化振兴大课题的关键抓手。
建好文化院坝——
3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3600万元社会资金建好各类文化院坝100个
“2013年以前,这里是我家的养猪场,每年出栏两三百头生猪,丹棱桔橙火了后我转行种果果,就把猪圈改成了文化院坝,供大家农闲时唱唱歌、跳跳舞,没想到也火了起来。”7月中旬,丹棱县德祥文化院坝负责人文德祥在回顾自己创建文化院坝的心路历程时这样说道。
从养猪大户到当地文化名人,从一套卡拉OK设备到全套文化服务设施,从一个广场舞院坝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文德祥和他搭建的“永不落幕的群众文化大舞台”成为丹棱县“众筹公共文化”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
丹棱县是全国最大优质晚熟柑桔不知火生产基地,一半人口从事桔橙相关的工作。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引导群众鼓“钱袋子”的同时,还想办法让他们富“脑瓜子”,以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此背景下,2015年,丹棱县以成功申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思路,在全县全域全覆盖建设民间众筹文化院坝。该县用300万元的财政资金撬动了3600万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建成各类文化院坝100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这也是“众筹公共文化”的由来。
有了阵地之后如何管好这些文化院坝?丹棱县以推动文化院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培育壮大一批、新建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对文化院坝进行动态管理,提升文化院坝服务效能。
当地通过制定《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动态管理办法》,印发《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充分整合农村公共服务项目,优化文化院坝音响器材、文化体育活动器械等硬件设施,推动提档升级;将众筹文化院坝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管理,细化综合类、传统文化类、文旅融合类文化院坝考核细则,推动文化院坝可持续发展;编制文化服务类项目清单和购买文化服务类清单,将文化院坝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建立文化院坝产品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如此一来,文化院坝成为当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补充,为促进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条件。
用好文化院坝——
基层文化活动铺天盖地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最近我在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消息,我打算第一时间创作音乐快板,把大会精神迅速传递到群众中去。”7月15日,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作平文化大院里,负责人王作平时刻关注着大会信息,和以往一样,围绕全会精神的文艺作品,也开始在他脑中酝酿。
从2005年挂牌以来,作平文化大院自编自演节目200余个,在各地巡演800余场,观看群众达到十余万人次,如今这个常年保持40余个基层文艺骨干的队伍,已经成长为丹棱县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面旗帜。
发挥好文化院坝的作用,让它们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集散地,作平文化大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实践之路。在丹棱,这样的文化院坝还有很多。
近年来,丹棱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全县资源、瞄准全域发展,加强供给改革和服务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质丰富。
在操作层面,丹棱县统筹文化资源和服务向文化院坝倾斜,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落实预告机制,创新推出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由政府端菜向民众点单转变,将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以“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文化活动品牌为统揽,常态开展多类型多层次文化活动,组织文化院坝开展文化惠民乡村行惠民演出,实现每个行政村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
不仅如此,丹棱县还充分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文化院坝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地将文化院坝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体建设,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队,用文艺形式成风化俗,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者服务体系,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70支,鼓励文化志愿者与文化院坝结对共建,成立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协会,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按照“以文促旅、宜融尽融”的思路,引导文化院坝嵌入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旅游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