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好粮食是种出来的,粮食安全重任越扛越稳
在端稳守牢国人“饭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上,眉山的分量有多重?
“十四五”以来,眉山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推广果园套种、征而未用地抢种、撂荒地复耕、鱼塘浮板种稻及低效经济作物改种等增种扩种模式,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3.4万亩、产量125.4万吨,粮食单产多年居全省第1位。今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148万亩左右,预计产量超过80万吨。
丰收的背后,良种是关键密码之一。
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这里已建成1500亩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依托与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开展合作,永丰村中试基地目前已累计引进试种新品种448个。
放眼眉山,近年来,全市共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40余个,累计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约30项。
今年6月6日,永丰村“科技小院”正式成立。这一“国字号”科技小院里,专家团队入驻后将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通过试验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培训新人才等,成为并培养眉山粮食种植的“最强大脑”。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去年7月,随着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的出台,眉山市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成立市、县级田长制办公室,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1876名,网格员、农技员、执法员、监督员“四员”8083名,实行“包片联户”,全面建成市县上下联动、部门各司其职的田长制组织架构。
田长们在地里看,万米高空,也有许多“眼睛”在盯着土地。以数字赋能耕地保护,眉山市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天府星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利用AI比对、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天、空、地、网”立体监测监控体系;开发“眉山市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和“东坡巡田”APP,实现底数展示、田长管理、耕地监测监管、移动巡查、决策分析等功能,构建“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耕地保护体系,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作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眉山深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眉山率先在全省整市推进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强化生产全过程管理;组织农业专家包片下沉,在育秧、播栽、分蘖、抽穗等水稻生产关键环节,深入一线向农户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分类指导措施……良种、良田与良法打底,让眉山常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单产居全省前列。
收储
为“粮”撑腰,全力做好粮食收储工作
10月11日,种粮大户马克勤将一车今年秋季刚收获的晚稻运送到了位于东坡区松江镇的眉山市国有粮油储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国粮公司”)。经过扦样质量检验、过磅称重、入库等程序后,马克勤的稻谷通过传送带进入市国粮公司的粮仓。
“9月份以来,我们每天要送近10车粮食到市国粮公司,目前已经运送了2000多吨。”马克勤说。在他看来,国有粮库收粮价格合理、付款及时、不“打白条”,是信誉的保证;通过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网上竞标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省去了环节上的麻烦,既省心又放心。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在哪里?在广阔的田野里,也在多年来家底殷实的粮库里。在市国粮公司主库区,3幢标准化低温平房仓、1幢楼房仓与4个食用油罐整齐排开,数万吨粮食正静静地躺在仓内享受着20℃以内的凉爽。
“平房仓内粮情测控系统分为4层6行7列、168个测温点以及智能通风装置,可以在线监测、智能预警、实时信息反馈,发挥创新、节能、高效的优势,确保储粮安全。”爬上6米多高的爬梯,低身穿过检查门,市国粮公司总经理刘聚红指着脚下的稻谷说,粮食是国之大者,通过“藏粮于技”“科技赋能”,确保储粮安全,意义重大。“2016年,我们通过智能化粮库建设,由传统储粮方式转型为现代智能化科技储粮,不仅更加绿色高效,还极大程度保证了粮食质量。”
在积极推动建设高标准粮仓的同时,眉山还大力推进绿色节能储粮项目建设。今年3月15日,作为东坡区首个建在粮仓仓顶的发电站——市国粮公司的“仓顶阳光”新能源项目(粮仓仓顶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
“系统运行200多天,已累计发电超过24万千瓦时,这些电量不仅满足了粮库正常仓储需求,还满足了公司日常办公及生活用电,而且还有余电上传至国家电网销售,为企业降本增效。”刘聚红说。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市在东坡区、仁寿县、青神县先后启动建设22万吨高标准粮仓,推进粮库仓顶阳光、应急保障、质量快检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我市绿色储粮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穿透式监管,打通监管部门与承储企业的信息化监管通道,已投资80余万元完成50个仓间的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
“目前,我市省级储备粮油实现实时化、常态化远程在线监管,市县储备信息化升级改造正在加快推进中。”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通过升级改造、新建满足优质粮食存储需要的粮仓,实现绿色储粮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投资约两亿元建成低温库仓容约40万吨、智能库仓容约42万吨,有效保障了安全储粮。
加工销售
延伸产业链,从“农家粮”变身“品牌粮”
延伸产业链,从“农家粮”变身“品牌粮”
“再等一段时间。”10月上旬,种粮大户王元威3000余亩水稻收割工作已经结束,但他并不着急售卖。眼下,种粮十余年、经验老道的他打定主意,将收获的200余万公斤稻谷烘干后保存到11月以后再出售。
卖粮有底气,不仅是因为王元威种植的大米品质好,还源于当地成熟的粮食加工销售体系。
作为全省首个“国字号”园区,王元威种植地所在的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14年起便有针对性地配齐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要素。随后,中粮集团和成都市花中花等行业巨头纷至沓来,或递出订单,或直接设厂。
目前,眉山共创建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粮油类)1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6个。创建省级粮油企业3个,市级粮油企业10个。同时,通过园区和企业穿针引线,眉山市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等地签订粮食产销、加工区域合作等协议,保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眉山市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天府粮仓专项资金,筹建专项补偿基金,编制示范区建设专题规划,积极培育粮油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引导中粮油脂、思念食品、八百寿等龙头企业加强产销合作,构建粮油、方便食品等主食加工产业体系。
一幅描绘本地稻米产业发展的蓝图还在逐渐铺展。
2022年8月,眉山市发布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培育打造“东坡大米”区域公共品牌,便是全面实施“天府粮仓”建设六大工程的其中一项。
一捧香甜稻米,尝尽人间滋味。去年12月,在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2022(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东坡大米”首次亮相便获得极高关注度。今年6月9日,“东坡大米”作为四川省精品品牌在眉山永丰村公开发布,正式面向市场。之后,“东坡大米”先后亮相第六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十九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天府粮仓”精品全国推介会走进广东活动等,打开了全国十余省市销路,目前,“东坡大米”已实现销量超15万斤。
“要想打造好的品牌,首先就要有好的产品,我们需要对大米的选品、种植、土壤、水源等进行全环节严格把控。”眉山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负责人王龙说,“为了确定哪些区域适合种植选取的水稻品种,一年时间以来,我们在眉山天府新区、两区四县都选取了土壤进行检测,也确定了高标准的种植区域。”
王龙介绍,公司采取“品牌+生产+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通过严把选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东坡大米”的品质。
王龙告诉记者:“我们还通过品牌培育,逐步改变农户分散种植、低价售卖稻谷的模式,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引领,有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统筹保障大米品质,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带动农民走上增收‘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