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浪淘沙·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杰作,与《后赤壁赋》合称为“赤壁三咏”,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赤壁怀古》,苏轼是什么样的心态?壬戌之秋的泛舟夜游,苏轼又在想些什么?复游于赤壁之下,思绪里多了哪些情感?10月20日,“东坡大家讲”名家系列讲座迎来第八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伍晓蔓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开讲。她以《苏子瞻三游赤壁》为题,从心理分析入手,解读三咏赤壁的过程中,苏轼心态的变化。
在本场讲座中,伍晓蔓结合串联讲解了苏轼的“赤壁三咏”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名篇,解读苏轼从苦闷到豁达,再到超越的心路历程。讲座现场,观众仿佛“穿越”至元丰五年,体会《赤壁怀古》中苏轼的心态,到了《赤壁赋》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再到《后赤壁赋》时,苏轼又新增了哪些思考。讲座中,伍晓蔓试图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黄州时期的苏轼进行解读。
元丰五年,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没有大的改善,但他的心灵世界得到了大大提升,一个崭新的自我开始从苦难的纠缠中蜕变而出,怨愤和痛苦成为过去,他开始充满智慧,重拾幽默,奠定了超旷放达的风格。“这一年,苏轼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心灵成长。”伍晓蔓提到。
一天夜晚,苏轼与朋友在外饮酒,酩酊大醉。半夜回家,敲门无人应,他在夜风中获得了启迪,于是有了《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名句。深受当代人喜欢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坦荡旷达的自我表白,进退得失,皆不足道,宠辱不惊,才能得人生大成。”伍晓蔓说,“苏轼时时走街串巷,在山川中游览,还能从中获得生命感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往远处说,这一段时期苏轼的心灵成长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都意义重大。”伍晓蔓表示。到赤壁游览,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俯仰古今,写下千古三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从此赤壁的江水多了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哲学厚重感。正是因为有如此多重要的作品诞生于这一年,甚至有人认为,元丰五年可以直接叫“苏轼年”。
今年3月,“东坡大家讲”正式推出,首期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贵开讲。随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宁,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莫林虎,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等名师先后登上“东坡大家讲”的讲台。截至目前,“东坡大家讲”已举办八场讲座。接下来,“东坡大家讲”还将邀请全国范围内知名苏学大家,围绕苏轼文学文本、家风家教、人生哲学和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普及性讲座,展现更为全面立体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