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党旗的引领、血脉的赓续、精神的映照,让眉山这座古老的城、年轻的地级市焕发出卓然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原则,把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作为根本使命,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为重大任务,推动组织工作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为眉山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政治是根,思想是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让全市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扛牢政治责任。始终把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覆盖培训,增强党员干部把总书记的战略擘画转化为美好现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通过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落实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学习领悟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最新论述。坚持落实才是最有力的维护,推动组织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具体任务条条落实、事事见效。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反对“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整治“圈子文化”,抓好“以案促改”,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抓实集中教育。按照党中央、省委统一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鲜明“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实效;精心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学报告、读党章、守初心、谋发展”活动载体,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取得实效;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四讲一试”“党史进万家”等活动,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自主谋划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活动和学思想学报告学指示、比觉悟比担当比实绩“三学三比”活动,全市党员干部信仰之基筑得更牢、精神之钙补得更足、思想之舵把得更稳。
深化教育培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分层分级举办各类培训班3600余期、培训41.5万人次,全市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领会更加深刻。坚持以考促学,坚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任职资格考试,推行新任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测试,建立乡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和三苏家教家风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引领党员干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完成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实施新时代党校创新工程,市县党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治校水平大幅提升。
始终围绕治眉兴眉需要
建强堪当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眉山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积极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选育用管”工作,干部工作发生格局性变化,干部队伍焕发新的气象。
着眼事业发展选贤任能。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鲜明“政治过硬、实干实绩、群众公认”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拼经济搞建设等大战大考中讲政治、敢担当、善创新、重落实的干部,一大批有为的干部有了位。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分析研判制度,不断优化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市管领导班子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达97.6%、45岁以下干部占比达31.8%。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程,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推动干部选任工作质量提升。
着眼后继有人常态培养。建立年轻干部库、执政骨干力量库、高精尖缺人才库和回引优秀青年人才池、本土菁才池“三库两池”,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抓好干部队伍“源头工程”,招录公务员4386名,其中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346名,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眉山计划”,举办“一把手提能”、专业化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等培训班55期、培训干部2380余人。统筹实施“红色薪火工程”眉山计划和年轻干部“兴眉优培计划”,先后择优选拔202名优秀年轻干部,分理论教育、履职赋能、高校提能、实践锻炼4个阶段进行集中培训。实施年轻干部“实践提能”计划,先后选派3026名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到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到欠发达地区援助工作。协同成都实施两轮干部互派挂职,先后选派59名干部互派锻炼,让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
着眼担当作为严管厚爱。加强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保等审计,分10个类别建立干部监督负面信息台账,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兼职、档案管理等专项整治,十条措施加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查核一致率提升到100%。提高乡镇补贴,参公人员抚恤金与公务员实现并轨,为9200余人次晋升职级,建立受处理处分干部“二次分析研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始终鲜明大抓基层导向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殷殷嘱托,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全面升格829个村(社区)党组织,纵向建立1391个居民小区党支部、479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横向建立31个镇级片区联合党委(街道大工委)、253个村级片区联合党委(社区区域党委),实施两新党建“两个覆盖”清零行动,先后成立13个综合(行业)党委,建立1623个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分11个领域聚焦“7个基本”量化536项标准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常态开展评先选优和软弱涣散集中整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党建促改革发展。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一肩挑”,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把党建工作写入企事业单位章程,让基层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中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探索园区党建、景区党建、项目党建、楼宇党建、商圈党建、链式党建,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相融互促,凝聚拼经济搞建设的强大力量。引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根据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重大课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推进、营销市场拓展、突出矛盾化解等聚智聚力、献计献策。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引雁还巢”工程,累计回引3100余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发展,久久为功把3387名农民工发展成党员、328名党员农民工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力选拔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比达到83.1%。选派694名党员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村驻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赋码登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以176个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为牵引,培育年收益200万元以上镇域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小高地”7个、年收益10万元以上村188个。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市县乡三级书记担任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主任,组建市委基治委办公室,专司城乡基层治理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工作,构建起党委统揽的城乡基层治理领导体制。聚焦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家园,实施社区空间品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服务体系升级、居民小区治理攻坚、平安建设能力提升“五大工程”,治理成效更加有感。总结推广小区治理“五一三”工作法、小区事务“一事三议一公开”制度,精细治理更加有效。推行“党群集中活动日”制度,打造“居民夜话”“百家说事”等协商议事品牌,推动成立社会组织110个、社区慈善基金43支,共建共治更加有形。实施基层治理“十百千”典型引领行动,深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五级城乡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1个镇、6个村获评国家级基层治理示范单位,91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小区获评省级基层治理示范单位。
始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广聚天下英才,为全面开创眉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党管人才更加有力。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责,建立县区、园区成员单位人才工作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发挥目标考核“指挥棒”作用,构建起人才办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研究制定人才新政12条、支持科技创新16条、“1+3”主导产业技能人才保障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积极融入全省“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打造成眉人才协同“桥头堡”。支持青神县、东坡区、丹棱县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
引才聚才更加有效。以“眉州英才”计划为统揽,统筹实施“头雁入眉”“英才助眉”“科创汇眉”“新时代工匠培育”四大行动和“万硕千博兴眉山”工程,高质量举办“院士眉山行”“才汇东坡高校行”“东坡人才周”等活动,集聚100余名院士等国省级专家献智眉山。全面推进校地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重庆大学(眉山)技术转移中心等40余个“产学研”项目,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靶向集聚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5200余人,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显著改善、质量明显提高。
人才服务更加有感。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部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项目)人才工作、重点人才需求收集办理常态机制,累计为专家人才解决困难问题1200余个。系统推进市人才服务中心、县区人才服务中心、市内外人才服务站建设,打造“1+7+N”人才服务体系。建成人才公寓2000余套,兑现人才安家补助和生活补贴7000余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集成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体检、公积金提取等多项暖心服务。建立成德眉资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机制,协同金融机构开发成果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等人才创业金融产品,全面建成人才创业“投、贷、贴、补”综合金融支撑体系。眉山连续4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人才述职评议考核连续3年获得全省C类地区第一名。
始终落实从严从实要求
全面提高新时代党员队伍素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在严把入口、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发力,让党员队伍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中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质量数量双提升。严格落实政治审查和政治素质考察制度,全覆盖建立发展党员县级政审联审机制,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治,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排除在外。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动态储备入党积极分子5300余名。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重点群体,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斗争一线发展党员,累计新发展党员1.31万名,全市党员规模达到17.1万名,其中35岁及以下占19.9%、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1.9%、生产和工作一线占80%,党员分布更加合理、覆盖更加广泛,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教育管理相融合。压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责任,严格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制度,打造党员教育基地26个、现场教学点140个,更新教育课件1600余部,结合“送课到基层”“党课开讲啦”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组、进小区、进车间,线上线下结合举办基层党员培训班935期、培训党员33万余人次。全面开展流动党员排查,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双向管理责任,确保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2.5万余人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7万余枚。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队伍出口。
先锋作用大发挥。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服务队、技术攻坚组,推行“红黑榜”、积分管理等制度机制,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差距、亮承诺、亮奉献“四亮行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拼经济、搞建设。结合“三个走遍”常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8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下沉两级走遍辖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万余个。健全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组织党员在关键时刻冲了上去、危难关头豁了出去,涌现出郑少华、王涛、廖弦、蒋久华等一大批新时代先进典型。推动4万余名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报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模范行为为党旗增光添彩。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迈步新征程,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全方位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眉山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