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东坡区人民检察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社会治理难点堵点,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上工治未病”理念创造性地引入检察实践,开出“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小病大治、治病断根”四剂良方,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止于至善、止于检察,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检察院。
未病先防
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
见微知著,弭患于未萌。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该院将法律服务做在“前面”,在乡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设立“基层治理”检察服务站,抽调精通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检察官组成法律专家咨询队,以现场庭审、普法讲座等为巡回检察“节目单”,检力下沉联通全区13个镇311个村(社区),开辟一线监督和服务新路径,“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同时,探索“派驻检察+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以社会公众为主力,以“检察+微网格”形式让网格员成为法律监督“观察员”“情报员”,及时发现并预防矛盾隐患。
2022年以来,该院深入开展带案下访、公开宣告、法治讲座等送法上门活动60余次,将检察服务和检察产品送入寻常百姓家,创新检察机关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有病早治
让矛盾纠纷止于萌芽
疾病从小治,纠纷从早调。该院坚持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甄别、早化解的“三早”原则,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检察环节、化解于萌芽状态。
该院探索研发“12345政务服务+法律监督”数字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智能筛查,及时预警,延伸检察监督触角,及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案件进行调查评估、分析研判,全力在检察环节预防和遏制同类案件的高发态势,促进诉源治理、系统治理。开发“东坡检察官”微信小程序,同步以智慧检务平台形式投放到各乡镇,通过“群众点单、检察官接单”互动式服务,解决群众在民事监督、环境整治、耕地保护等方面“法律愁盼”60余条。
同时,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该院还面向社会公开选任听证员15人,邀请公益诉讼观察员、检察听证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公开听证30余场,促成当事人“胜败皆服、事心双解”。探索简易听证、上门听证,把矛盾化解工作的重心和关口前移到首次来访办理环节,多维度开展释法说理,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小病大治
让矛盾纠纷止于至善
今年,该院检察长带案下访,把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公开听证会“搬”到村里进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参加,通过以案说法,让当事人深刻领会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意义,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群众的事都是天大的事。该院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探索“服判息诉+检察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以“领导包案+公开听证+上门调解”为抓手,全方位考量因邻里纠纷、亲情失和等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和民事申诉案件,循天理遵国法顺人情,倾力化解社会矛盾,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关注人民群众对养老、医疗、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法律愁盼,通过“支持起诉+诉前调解+督促履职”办案模式,为追索赡养费、农民工讨薪等案件凝聚更多的力量,对弱势群体形成常态化综合保护。
2022年以来,该院妥善办理各类控告申诉案件160余件,促成息诉罢访40余件,帮助近百名农民工成功讨薪200余万元。
治病断根
让矛盾纠纷止于检察
“被非法占用的耕地复垦后,种植的水稻已全部收割。”此前,该院对一起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案,组织召开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整改回复公开听证,邀请政协委员、志愿者、人民监督员实地察看评估复垦情况,对诉前检察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议。大家一致表示,检察建议涉及的问题已整改落实到位。
为扎实做好检察办案“后半篇文章”,该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从类案监督向系统治理、长效常治延伸,落实检察建议“谁承办、谁发出、谁跟踪、谁回访”工作机制,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听证评议等形式,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开展质效评估,2022年以来发出的23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均得到了有效整改;构建“资金救助、法律援助、心理辅助、社会救助”四位一体多元救助模式,坚持一次救助、持续关注,长效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