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眉山房产时间:2019-10-17 16:44点击数:
“作为眉山市民感觉太幸福了,喝的是黑龙滩安全水,逛的是美丽的湿地公园,避暑有瓦屋山、七里坪等多种选择,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开门见绿的感觉真是好!”生态环境是眉山最大的财富,这句话不仅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口中反复强调的话语,更是每一位市民切身的体会。
近年来,我市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坚定不移地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旗,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眉山,奋力谱写美丽四川的眉山篇章。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5%;2018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8.1%;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由2017年Ⅳ类改善为Ⅲ类......
同时,我市在2018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考评排名全省第五,被评为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市。
A 科学治水水更清
“如今的黑龙滩山青水绿,白鹭多了,鱼类也多了,吃水库的鱼放心,喝水库的水就更放心了!”住在水库旁边的村民张佰银告诉记者,他和家人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见证了黑龙滩水库的变化,由衷地觉得高兴。
据黑龙滩风景区环保局局长卢孝芳介绍,为确保黑龙滩水清岸绿,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搬迁了沿湖农户5100余户2.1万余人;关闭、拆迁市、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建筑物共59处、农家乐16户、农户43户;关闭二级保护区农家乐19户;拆除挤占生态空间建筑物6处并完成复垦复绿;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杨柳、大坝等8处居民集居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投资3亿元,建设总长13.9公里的污水管廊,把西北片区居民生活污染收集到光相污水处理厂处理……如今,该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质以上。
当然,眉山的水远不只黑龙滩这一处。为保住眉山的一池活水,我市坚持“全域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先行”。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及改建污水处理厂(站)205座已全部启动实施,其中110座已建成投运,其余95座正在抓紧推进。全市累计完成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700余公里,累计完成全域污水治理投入约15亿元。坚持生态问题生态治理,按照一吨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生态湿地的标准,探索在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人工生态湿地,进一步提升污水治理效果。
在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眉山对已关闭搬迁的2217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开展“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对4992家列入整治名单的畜禽养殖场,实施整改提升,全域推进畜禽养殖种养循环,推广异位发酵床粪污水零排放治理技术、“3211”模式、粪污管网输送模式,确保实现“种养污水不下河”;在全市主要河流及重点小流域建设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沟、池、凼、路配套齐全,净化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在重点小流域沿河两岸,河道管控范围内退出30米建设生态廊道,拦截面源污染;在流域重点节点探索建设生态浮岛工程,持续净化水质。
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眉山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1—6月,青衣江水质常年保持为Ⅱ类,岷江干流水质保持为Ⅲ类(6月达到Ⅱ类),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B 联动治气天更蓝
生活在一片蓝天下,是我们向往并且追求的。为实现这个目标,眉山在努力。
2018年1月19日,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老厂烟囱成功爆破,标志着该厂使用二十年的燃煤锅炉生产线成为历史。两个月后,该公司新厂区内,一条年产50万吨的元明粉生产线开始试运行,这条生产线采用机械热压缩蒸发技术替代燃煤锅炉,成为国内首个将机械热压缩蒸发技术运用于元明粉生产的“煤改电”项目。“煤改电”前,该公司主要靠2台75蒸吨燃煤锅炉生产,日耗煤量360吨,年耗煤量达11.8万吨,年排放二氧化硫2600吨、二氧化碳27吨、氮氧化物300吨、粉尘25吨,存在着严重的环保隐患。电能替代燃煤后,该公司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每年还较之前使用煤炭成本节约了1000余万元。
“煤改电”是我市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完成8家117.7蒸吨燃煤锅炉煤改电,每年减少用煤约30万吨。全域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域禁止新上燃煤锅炉,共计淘汰65台249.35蒸吨/小时燃煤小锅炉,燃煤锅炉比例从90%以上降低至10%以下。推进燃煤锅炉提标升级,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面安装脱硫脱硝设施,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规定。全市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变成燃煤、天然气并重、电能补充的新格局,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争取电价优惠,制定补贴政策,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
去年以来,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点长”治气机制,千方百计压实辖区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享共治,打造“眉山蓝”。坚持规划引领,印发《眉山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眉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2018—2020年)》;坚持精准治理、精细管控,一小时一小时管,一微克一微克抠,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此外,在淘汰黄标车、秸秆禁烧等方面出重拳、下实招,务求实效。
多措并举,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2018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8.1%,同比基准年2015年上升15个百分点,蓝天陪伴眉山的时间越来越长。
C 创新治土土更良
土壤是群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其好坏直接关系着群众生活质量的好坏。
“我们农民靠的就是种植来谋生,土壤好,结出的果实品质也会更好并且好卖,这样收入也会随之增加。”丹棱县龙鹄村村民方玉恒表示,已切实感受到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介绍,从2011年开始,龙鹄村便探索推行了“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由村民选出保洁承包人,负责村上的垃圾收集和转运;承包费由村民每人每月缴纳1元钱建立村保洁资金库,不够的部分则由村集体经济补贴。1元钱从腰包里一掏,村民们有了发言权,有了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更积极参与监督承包人的垃圾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推行,让垃圾有了去处,土壤不再受到伤害,农民的种植收益也随之提高。因此,全市以龙鹄村为试点,在全域推广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市(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机制,杜绝垃圾“上山下乡”,推进全市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垃圾转运站294个、垃圾收集设施(房、池、箱、库)16万余个,有大型垃圾转运专用车辆570余辆,其中压缩式转运车辆44台,保洁车辆等各类环卫车辆2000余辆;全市农村保洁人员总数达到10000多人,配备保洁人员的行政村占比达到100%。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体系基本完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田长”治土工作,并且更好地巩固治土效果,我市还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全市划定详查单元86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835个。强化重点风险源监管,对13家省控、53家市控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实施精准监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2.65%;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农用化肥同比下降10.98%,农药同比下降3.49%;探索粪污综合利用,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78%。
D 良好生态助“腾飞”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的需要,更是宜业宜商的基础。正是得益于生态环境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保护,眉山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在招引重大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优越的基础和底气。
据了解,2018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创文、创卫工作齐头并进、扎实开展,创文首次参加全国年度测评,就获得全国第35、全省第2的好成绩,顺利实现“开门红”,取得了得分成绩“好”、工作推进“顺”、群众参与度“高”的阶段性成效。2019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全面提质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相信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定能为明年冲线夺牌增添助力。同时,我市于2018年12月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优越的生态环境,还能为眉山发展绿色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旅游发展是重要的绿色产业之一,迈进新时代,人们享受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消费、全民旅游成为时代潮流。这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眉山的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高端文旅项目在我市落户,为下一步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比如,今年9月27日,“中国四川天府乐高乐园”项目发布会的召开,宣告眉山将拥有一座世界顶级的主题乐园。该项目所在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乐高强大的品牌和引流能力,必将对眉山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提升。
在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下,今年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捷报频传。洪雅县、东坡区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洪雅县柳江镇入选第一批“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三苏祠博物馆被评为“金熊猫”奖先进集体,瓦屋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苏祠讲解员龚川惠美在全国第四届导游比赛四川选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文创产品研发推广方面,三苏祠文创产品荣获2019四川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彭祖卡通公仔系列产品、竹手表荣获银奖,洪雅瓦陶茶具系列荣获铜奖。